東方人忌談死亡,但死亡卻是人人的必經之路,有生即有死。
很多人為了害怕失去,而拼命的搶救,
即便插管很痛苦,活下可能會生不如死,或死亡在極度的痛苦中至死乃感到恐懼
很少人會去體貼往生者,照顧其往生的品質,使其安然往生。

曾經見過亡靈,抱著肚子痛(腸癌)來求超渡,但人都死了,連病痛著帶著實在令人不解
不僅如此,連飢餓的感覺也會帶著,更何況是醫療上加諸的痛苦
身、心、靈上的折磨,理應在死亡的一刻結束,稱作「捨報」也是業清償的時刻
活著的家親眷屬,應該努力的給予祝福,並盡最後的努力為其作功德
能夠捐一部分或全部的遺產給沒飯吃的、沒衣穿的人或是護持法寶善書助人開智慧
都能利益往生者,若是親屬能自己念地藏經給往生者聽聞,將更能助其安詳往生
所謂父子連心、母子連心,念經的人安心,聽經的人也會安心
國外很多研究瀕死經驗的書,都已證實人雖離開肉身仍能感知見聞
心能安詳寧靜中,即得往生善處,有修行的人,即使未往生,亦能在靜中承接來自光源的能量
那光源:佛教說是佛,天主教說是天父。
死後的世界,其實比我們眼見的世界更接近真實
靈體是永恒的,肉體是有保存期限的
但人總是著重於有形的肉體,而乎略那看不見的真相
所以才會覺得痛苦萬分,難分難捨,
因為不明白究竟,以假為真,誤以短暫為永恒的顛倒夢想。

人需要透過學習,才能不害怕瞬間生死的恐懼,在無常來時泰然處之。
只是沒有人願意去教人怎麼死最安詳,怎麼往生最自在。
由於親愛、由於不能捨離、由於自己的強求、不能面對自然生滅的道理
活得久,不一定比較幸福,活得短,也不一定苦。生命的長短,一切自有因緣
醫生可以醫病,但不能醫命。
因此,對於生命的生滅的課題,該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
學校沒有教我們怎麼面對生死,怎麼行善積德,怎麼化淨濃濃的業霧
必須靠自己努力的去學習與了解,才能幫助家人與往生者都能在到站時歡喜別離,無有恐懼
在任何最緊要的關頭,都保有內在的平靜與安寧,帶領亡者出離怖畏。

在人要斷氣的前後一刻,身旁的人一定要記得,他聽得到,也看得見您所說的每一句
因此,這時候,可以說一些話去引導,如下:
子孫賢孝自有出路,或是願將其遺物產財行佈施,使其莫帶遺憾離開…
跟著菩薩或仙佛的光出離苦海,不要害怕與猶豫,也不必擔心身後事…
種種能讓往生者安心的善語,能說出來,就能被聽聞。
往生者若是安然離去往生善處,其身柔軟、面容安詳,如同沉睡一般
有時甚至嘴角微上揚,病容消散,氣色更佳於生前,此皆是往生端相,家屬可安心。
化悲傷與離情為祝福與珍重。
若是往生一刻立即僵硬,表情怖畏驚恐,家屬有必要持長齋、廣行佈施、誦經救渡。

人一斷氣,除了生前的善惡業,什麼都帶不走。
知道怎麼生死,便能認真的生活,自在的解脫。


普願眾生皆得在生死轉換中得安詳自在。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後記:
釋迦佛祖的母親生下他,降生後不久母親就過世了。
世人以世俗的眼光看,以為命苦,從小就失親
哪裡知道,這位凡人母親生下佛子,福報太大,不必在人世間受苦,升天享福去了
世人不知其義。(而後在地藏經才有佛祖到天界為母說法的典故)
而有些人,其實是來了報的,人很好,壽命不長
其實是必須快速前往下一段因緣,生生死死換殼投胎,有時匆忙來不及道別


中陰身的自救法 張通文居士著
http://www.bfnn.org/book/books2/1268.htm
妙音居士往生見聞記
http://www.amitofo3.net/books/b015.html


臨終文集
http://book.bfnn.org/article_22.htm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青山九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